由于登記評審過程漫長會導致創(chuàng)新技術遠離歐洲,歐盟委員會近期宣布了一項計劃,旨在加快審批生物農藥和生物防治產品。新生物農藥法規(guī)有望簡化生物防治產品的審批流程,幫助歐洲在全球市場上具備競爭力。
歐盟委員會將徹底變革目前進入市場的法規(guī)框架。據悉,委員會宣布將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出臺新法規(guī),以加快登記審批。隨后,備受期待的2026年″生物技術法案″(Biotech Act)有望填補剩余空白。
歐盟對生物防治產品的審批程序是基于15年前建立的框架,如今已經過時。審批速度非常緩慢,批準登記平均需要七到九年的時間,而美洲和亞洲等地區(qū)僅需兩到三年。
改進當前生物防治法規(guī)框架的工作被列為歐盟農藥框架——可持續(xù)使用農藥法規(guī)或″可持續(xù)使用法規(guī)″(Sustainable Use Regulation SUR)的重大改革,并在討論停滯前獲得了政府支持。在談判陷入僵局時,歐盟理事會主席試圖挽救該提案的這一部分,重點是解決空中噴灑和生物防治的法律空白。然而,在歐盟委員會撤回該提案后,這一努力白費。
目前正在審議的新立法旨在對生物防治物質進行明確定義,并允許成員國臨時批準還在評估階段的含生物成分的植保產品。
將于明年出臺的″生物技術法案″將提供立法手段,有助于改進目前的框架,并加快生物防治產品登記評審進程。由于這些改進已經在″可持續(xù)使用法規(guī)″提案中進行了規(guī)劃,因此將它們納入″生物技術法案″應該很快。
登記評審周期過長使歐洲市場對生物防治公司的吸引力降低,一些公司將其全球登記計劃轉移到北美和巴西,這兩個地區(qū)的批準分別只需兩到三年,和一到兩年。歐盟植物保護產品游說團體——歐洲作物保護協會(Croplife Europe)總干事Olivier De Matos表示: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相比,歐洲的投資回報率低30%。Euronews看到的一項Croplife內部調查顯示,在85名代表行業(yè)、貿易協會、學術界和政府機構的受訪者中,55.7%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打算向歐盟提交生物化學活性物質或類似產品的登記申請。監(jiān)管障礙,以及不明確或過多的數據要求是主要原因。
Croplife的De Matos表示,其他大洲已將農業(yè)視為戰(zhàn)略部門,確保其農民能夠獲得必要的產品以保持競爭力。他補充道:″如果我們認真對待競爭力并希望保持領先地位,我們需要在歐洲做同樣的事。″
※ 以勒申明:
本文內容來源:世界農化網,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問題,煩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翻譯/整理不易,凡轉載或引用本網站內容,請注明來源:杭州以勒標準,感謝您的支持!更多法規(guī)資訊實時跟蹤,可搜索“以勒標準”官方微信公眾號,獲取第一手法規(guī)資訊,掌握最佳貿易時機!
0571-8519 0521
157875742
infor@jirehstandard.com